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3:02:39  浏览:97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

法发[2002]13号


为加强审判监督,规范再审立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对本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经复查认为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应当决定或裁定再审。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提出抗诉的,应当再审立案。
第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负责下列案件的再审立案:
(一)本院作出的终审裁判,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
(二)下一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或者再审改判,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
(三)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
(四)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的。
第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下列案件的再审立案:
(一)本院作出的终审裁判,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
(二)高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或者再审改判,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的,
(四)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由自己再审的。
第四条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直接立案复查,经复查认为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可以决定或裁定再审。
第五条 再审申请人或申诉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申诉,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再审申请书或申诉状,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申请再审或申诉的事实与理由;
(二)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再审判决书或裁定书;
(三)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裁判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为由申请再审或申诉的,应当同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需要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附有证据线索。
申请再审或申诉不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审查。
第六条 申请再审或申诉一般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
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未经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的申请再审或申诉,一般交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对经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后仍坚持申请再审或申诉的,应当受理。
对未经终审人民法院及其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直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申诉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交下一级人民法院处理。
第七条 对终审刑事裁判的申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再审:
(一)有审判时未收集到的或者未被采信的证据,可能推翻原定罪量刑的;
(二)主要证据不充分或者不具有证明力的;
(三)原裁判的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
(四)据以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自相矛盾的;
(五)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违反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适用失效法律的;
(六)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
(七)量刑明显不当的;
(八)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
(九)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
第八条 对终审民事裁判、调解的再审申请,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再审:
(一)有再审申请人以前不知道或举证不能的证据,可能推翻原裁判的; ’
(二)主要证据不充分或者不具有证明力的;
(三)原裁判的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
(四)就同一法律事实或同一法律关系,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生效法律文书,再审申请人对后一生效法律文书提出再审申请的;
(五)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适用失效、尚未生效法律的;
(六)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
(七)调解协议明显违反自愿原则,内容违反法律或者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
(八)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
(九)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
第九条 对终审行政裁判的申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再审:
(一)依法应当受理而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
(二)有新的证据可能改变原裁判的;
(三)主要证据不充分或不具有证明力的;
(四)原裁判的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
(五)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适用失效、尚未生效法律的;
(六)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
(七)行政赔偿调解协议违反自愿原则,内容违反法律或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
(八)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
(九)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
第十条 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一)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二)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三)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仅就民事部分提出申诉的,一般不予再审立案。但有证据证明民事部分明显失当且原审被告人有赔偿能力的除外。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案件的再审申请人或申诉人超过两年提出再审申请或申诉的,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不符合法定主体资格的再审申请或申诉,不予受理。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民事案件的再审申请不予受理:
(一)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
(二)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和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
(三)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但当事人就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的除外。
第十五条 上级人民法院对经终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或者经两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复查均驳回的申请再审或申诉案件,一般不予受理。
但再审申请人或申诉人提出新的理由,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及本规定第七、八、九条规定条件的,以及刑事案件的原审被告人可能被宣告无罪的除外。
第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裁判或者复查驳回的案件,再审申请人或申诉人仍不服提出再审申请或申诉的,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 本意见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以前有关再审立案的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2002年9月1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化部关于清理歌舞娱乐场所卡拉OK激光视(唱)盘和其它音像制品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清理歌舞娱乐场所卡拉OK激光视(唱)盘和其它音像制品的通知
文化部


最近,国务院颁布了《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查处侵权盗版活动的紧急通知》。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和指示精神,现就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使用卡拉OK激光视(唱)盘和其他音像制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地文化部门须对本地区的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卡拉OK激光视(唱)盘和其他音像制品进行清理。凡不是经国家批准的音像出版单位出版发行的音像制品,一律停止使用。
二、所有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的音像出版单位出版发行的卡拉OK激光视(唱)盘和其他音像制品。
三、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管理。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要坚决予以查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将清理情况于1995年5月底以前报送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局。文化部将组成检查组到各地进行检查。



1995年4月9日

中共常德市委关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暂行规定

中共湖南省常德市委


中共常德市委关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暂行规定


(二00二年四月六日)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调整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引咎辞职指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因其他原因,不宜再担任现任领导职务,但不够免职、撤职,而向干部管理部门或任免机关请求辞去所担任领导职务的一种行为。

第三条 引咎辞职分为个人申请辞职和组织责令辞职。个人申请辞职指干部因自责主动向干部管理部门或任免机关请求辞去所担任的领导职责。组织责令辞职指经组织认定,干部的行为已不宜继续担任现任领导职务,经过组织程序责令其引咎辞职。

第四条 市委管理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党政正职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引咎辞职:

(一)在优化经济环境、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中,受到两次党内警告(或行政警告、记过)处分或一次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处分的;

(二)对部门搞“四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行为,受到黄牌警告两次的单位主要责任人;

(三)因盲目决策或违反决策程序而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较大损失,应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四)由于工作失职,致使管理范围内在涉及农民负担、安全生产等方面发生恶性事件的主要责任人;

(五)因抓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不力,一年内,班子成员有2名以上(含2名)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法纪处理),或单位有3人以上(含3人)受到党内撤职(或行政降级)以上(含党内撤职、行政降级)处分,或出现3人以上(含3人)团伙犯罪造成恶劣影响,或领导班子集体违纪的单位主要责任人;

(六)属于“一票否决”(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被否决后,采取措施不力,导致该项工作在次年度被再次否决的主要责任人。

第五条 个人申请辞职的程序为:(一)本人向干部管理部门、任免机关提出书面辞职申请;(二)组织部门调查核实;(三)按程序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四)按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条 组织责令辞职的程序为:(一)组织部门考核、调查核实;(二)按程序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三)市委领导或组织部门找本人谈话,责令其引咎辞职;(四)本人写出书面辞职申请;(五)按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如本人拒不提出申请,就地免职。

第七条 不论个人申请辞职还是组织责令辞职,未正式办理辞职手续的,不得擅离职守。被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可暂不批准辞职。兼任其他领导职务的干部,是否辞去兼任职务,由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第八条 科级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参照本规定施行。

第九条 属中央、省直有关部门管理的领导干部,依照本规定应引咎辞职的,移交中央、省直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条 本规定由中央常德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